之前還在評論型媒體的日子,最喜歡和記者群同事交換每天的跑點趣事。
對於半個跑生活線的記者我,特別愛聽他們跟著哪位政治人物或金融人士的互動。
他們身上都練出一套技能,叫做理解第三層意義。
所謂理解第三層意義,就是把經過重複再重複包裝的言語,轉譯成白話文。
也就是看懂最裡層的含義。
記得有個老同事,應老闆的要求,寫了某位集團大老的偏頗報導。報導露出後,被集團要求報導下架,但以前老闆的個性,根本不可能撤稿,同事便私下和集團道歉,得到的回應是大老能理解作為員工的無奈,說只會針對老闆。
但事實上到後來,同事到現在依然因為此事官司纏身,此事甚至變成他找尋新工作的絆腳石。剛錄取的工作因為他的官司纏身,直接逼他放棄職位。
這位同事就是個隨筆便可操控風向的奇人,但即使能力如此,在任何角度的政治鬥爭中,記者依然常變成責任歸屬的替代品。
想為某些事、或是社會角落發聲,是很多記者最單純的初衷,但往往為了顧及大全,常常到最後被那些權力消弭,只能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,最終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堆似有似無的言論。
所有的社會事也是一樣,膚淺的選擇金錢、想乾淨點的選擇權利,終極呢,就是選擇「權力」。
力,就是四面八方集結的權,涵蓋範圍之廣,你無法計算。
不過記者,依舊是很美好的工作,扭轉乾坤,可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的事。
Comments